又到吃柿子的季節(jié),各地市場與電商微商平臺上,充滿了黃燦燦的柿子,煞是誘人。不過,總有人傳播著吃柿子的各種禁忌,讓人們充滿糾結。
那些深入人心的傳說,有靠譜的嗎?所有有關于柿子的禁忌,都是用單寧來解釋的。
單寧也被叫做“鞣酸”“單寧酸”或者“沒食子酸”等,在植物中廣泛存在。在常見的食物中,柿子、石榴、藍莓、堅果、紅葡萄酒等可能含有比較多的單寧。
單寧可以被分為“可溶性單寧”和“不可溶性單寧”兩類??扇苄詥螌幠芘c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性沉淀,在胃腸中也不能被分解。
如果大量吃下可溶性單寧,它們會與胃蛋白酶結合,使之失去活性從而無法消化蛋白質。另一方面,它們會把會把胃中的蛋白質形成不溶性復合物,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膠、纖維等其他成分,混在一起形成“胃柿石”,就可能造成消化道阻塞,導致腹痛。所以,如果吃下大量單寧的同時吃下大量蛋白質,那么確實可能出現問題。
柿子中的可溶性單寧含量相差巨大,一般在0.4%到4%之間。一個柿子中到底含有多少單寧,跟柿子的品種和成熟狀態(tài)密切有關。在生長過程中單寧逐漸增多,甜型品種最高可達2%,澀型品種中更可能高達4%以上。在成熟軟化過程中,可溶性單寧的含量再逐漸降低,完全甜型的柿子成熟后能低到0.1%以下。
對于那些單寧含量很高的柿子,可以通過“脫澀處理”來降低可溶性單寧的含量。比如民間有用溫水或者石灰水來浸泡,商業(yè)化生產中有用乙醇、二氧化碳或者氮氣來處理,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可溶性單寧跟舌頭上的蛋白結合,會讓我們感到澀味。單寧含量越高,就越澀。人的舌頭對于單寧很敏感,如果我們不覺得澀,可溶性單寧的含量就很低了。
“螃蟹與柿子不能一起吃”是一條廣泛傳播的“食物相克”。除此之外,還有“柿子和酸奶”“柿子和牛奶”等“相克”的組合。這些傳說,都是從“單寧與蛋白生成不溶性復合物”衍生出來的。
但是,只要柿子不澀,可溶性單寧的含量很低,也就沒有什么問題了。
需要注意的是,螃蟹是一種“容易吃出問題”的食物。它存在三方面的風險:過敏原,各種甲殼類動物都是主要的過敏原,有一部分人天生就不能吃;不新鮮的螃蟹,尤其是死螃蟹,體內會有大量組胺,攝入較多組胺會導致人體中毒;螃蟹的生活環(huán)境中往往有大量的寄生蟲和細菌,如果沒有充分做熟,也就容易使人中招。
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,尤其是過去人們對此缺乏了解,也就會有不少人吃螃蟹吃出問題。一旦出問題,就會牽強附會地找一個“背鍋俠”,也就有了各種禁忌。
除了螃蟹等高蛋白食品,還有許多食物與柿子“相克”的說法,如香蕉、茶、酒、梨、橘子、紅薯等。
實際上,如果大量吃下單寧,即使沒有與高蛋白食物一起吃,也同樣可能出問題。食物在胃中有相當長的排空時間,你覺得沒有“同吃”,但此前吃的食物還有一些停留在胃里,同樣可能有蛋白。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,人們往往會把原因歸咎于跟柿子一起吃的食物,香蕉、茶等食物也就“中槍”了。
如果胃里沒東西(通常所說的“空腹”),單寧就有更多機會與胃壁接觸。單寧與胃壁上的蛋白質結合,也會讓你覺得難受。
同樣地,再次強調:只要吃不澀的柿子,那么就不會有問題;如果吃的是澀的柿子,那么不吃這些“相克”的食物,也可能會有問題。
(云無心)